欢迎访问39肿瘤网!

放疗对身体有什么伤害

首页 > 癌症 > 癌症放疗 >

放疗对身体有什么伤害

|

  放疗对身体有什么伤害

  也许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最早将放疗应用于抗癌治疗的人是谁,但其实你早就听过他们的大名 ——居里夫妇。

  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放射线核素镭;同年,居里夫人成功分离出放射性核素镭,首次提出了“放射性”的概念;次年,也就是1899年,居里夫妇成功利用放射治疗治愈了第一例患有皮肤癌的病人。

  放疗的开始,就和写进教材书里的这段历史息息相关。

  放射性及其应用

  它具有根治性杀灭肿瘤,以及解除肿瘤压迫、预防肿瘤转移、止痛、止血的作用。

  在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食管癌、鼻咽癌、淋巴瘤等多个癌种都有着广泛应用,目前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三大基石之一。

  放射治疗不需要切口切除肿瘤,也不用担心创面出血、切口癌细胞种植、组织器官丧失等问题;相较于化疗药物,放疗的区域可以只集中于病灶所处部位,不用担心全身性药物反应、药物靶向性差、耐药性等问题。

  然而,放射治疗并不是完美的,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一聊放疗的那些事儿~

  放疗是如何起作用的

  放射治疗是利用不同能量的射线、电子束、质子等局部照射肿瘤,达到治疗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DNA的结构是像“麻花”一样的双螺旋结构,放射线能够直接破坏DNA的结构,使两条DNA单链解开;或者放射线电离水分子产生自由基,然后通过自由基引起DNA的损伤。

  DNA是细胞生存的基础,破坏DNA的结构将导致肿瘤细胞生长分裂异常,程序性死亡的细胞数目增多,最终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

  放疗对身体会有哪些伤害

  放疗的不良反应根据部位分为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

  全身性放疗并发症与照射面积、每次照射剂量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疲劳、厌食、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头痛、贫血、骨髓抑制。

  局部性放疗并发症与周围组织对放射线的耐受性不同有关。

  放疗开始后3个月内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急性放射损伤,3个月后出现的为晚期放射损伤。一般表现为皮肤黏膜充血、水肿、溃疡。

  照射相应部位的食管炎、肺炎、肠炎,头颈部放疗后组织萎缩纤维化、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唾液腺分泌减少会增加龋齿的发病风险,胸部放疗后会引起心脏放射线损伤、心肌梗死、心包炎、肺纤维化等。

  为什么放疗会出现并发症

  人体是三维的“立体”结构,恶性肿瘤与正常组织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而是呈现“犬牙交错”的样子,所以照射肿瘤部位的时候,也必然会影响周围正常组织。

  并且肿瘤组织中有丰富的血管网络,放射线会照射到血细胞,引起血液系统异常。

  首先,在放疗过程中,人体会消耗大量能量来进行自我康复,减少血液中的血糖、血脂含量,损伤部位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胃肠道血流减小,因此会出现乏力、疲劳、厌食、消化不良、恶心呕吐。

  其次,当血液流经肿瘤部位时受到照射,正常血细胞、骨髓和淋巴组织对放射线高度敏感,导致骨髓抑制和血象改变,出现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贫血、头痛。

  另外,局部照射会引起周围正常细胞损伤,激活炎症因子,使组织充血、水肿、溃疡,出现相应的腺体损伤、放射性器官炎症等。

  最后,局部的炎症因子被吞噬清除,炎性渗出物被吸收,溃疡组织被纤维组织包裹机化,引起相应的心肌梗死、肺纤维化、缩窄性心包炎等。

  如何防治放疗并发症

  首先,要尽量避免出现放疗并发症,之前最常用的放疗方式是体外远距离照射,这种方式靶区定位不准确,对周围组织损伤大。

  目前对放疗方式已进行了多种改进,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为主流,还有图像引导下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子放射治疗等多种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对周围组织器官的损伤,避免出现放疗并发症。

  其次,在放疗过程中,要加强营养,以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为主,有效补充能量,有助于机体修复;

  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瓜果,可以预防性补充维生素,有助于机体新陈代谢和组织修复。多饮水,促进代谢和废物排出。

  若出现放疗并发症,不要恐慌,积极治疗。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控制反射性炎症反应,减少渗出,缓解症状;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有效止痛;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避免出现细菌感染;吸氧、静脉补液等支持治疗。

  放疗能够局部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放疗会引起全身反应(如乏力、厌食、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和局部反应(如组织充血、水肿、损伤),因此要精准选择放疗区,进行对症治疗防治放疗并发症。

  内容来源:海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