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39肿瘤网!
化疗后全身疼痛怎么办
化疗后浑身疼痛,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我们该如何缓解
化疗诱导的CIPN
化疗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疗效显著,但化疗药物在消灭肿瘤细胞的过程中,常常会无差别地损坏正常细胞,其对周围神经或自主神经造 成损伤而产生的感觉障碍被称为“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CIPN)”。该不良反应呈剂量限制性,成为制约化疗药物应用的重要因素。
CIPN主要病变类型及临床表现
CIPN病变类型
感觉神经病变:最常见的CIPN 病变类型,可能伴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常表现为手套袜套样分布的感觉异常、感觉障碍、麻木和刺痛,有时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有关;还可表现为手脚麻木等感觉减退的症状,包括对轻触感、振动感、针刺(痛觉减退)和本体感觉(音叉试验)的下降;常表现为对称的长度依赖性方式(逆死性轴突变性。
小纤维神经病变:温度和痛觉纤维的神经末梢受影响,接受长春花碱、紫杉烷类、沙利度胺和硼替佐米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手足灼痛,甚至刺痛,针刺试验阳性;疼痛部位痛觉和温度觉减退。
运动神经病变: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远端无力、小足肌肉萎缩、震颤、痉挛;与感觉神经损伤比较,CIPN 运动神经受累或自主神经或颅神经症状发生风险较低。
自主神经病:可出现腹痛、便秘、体位性低血压、膀胱紊乱、胃排空延迟和心率变异性下降。
毒性产生的靶点主要有中枢、外周神经以及感受 器。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主要起源于四肢末端,呈对称性的感觉异常、弱化或缺失,患者多自感 烧灼、刺痛和麻痹等。
发生CIPN的主要化疗药物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与化疗药物相关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约50%~90%的化疗患者会发生CIPN,其中30%~40%会转变为慢性神经不良反应。如在接受多西紫杉醇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42%的患者在治疗后2年仍有CIPN症状;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治疗后2年,CIPN罹患率更高达84%。一项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化疗结束后6年仍有47%的患者有CIPN症状。目前已知可能导致CIPN的化疗药物有铂类(如顺铂、卡铂和奥沙利铂)、长春碱类(如长春新碱)和紫杉烷类(如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蛋白酶体或血管生成抑制剂类(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等,其他与药物相关的因素还包括单次给药剂量、药物累积剂量及药物持续暴露时间、联合方案中的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等。
CIPN按病程可分为急性CIPN和慢性CIPN。急性CIPN多发生于化疗药物使用后短时间内,部分可逆转,部分则发展为慢性CIPN,如奥沙利铂输注当天及输注后1~2 d内出现的神经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寒冷诱发的远端麻痹、感觉障碍或疼痛,常在1周内逆转;慢性CIPN则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持续存在。急性期CIPN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慢性神经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具有一定预测价值。CIPN的症状通常随着化疗继续而加重,化疗结束后CIPN症状迅速稳定,然后逐渐减轻。值得注意的是,紫杉醇或奥沙利铂引起的神经不良反应可能在停止化疗后症状加重或出现新变化,且持续多年,甚至终生存在。
不同药物引起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率
化疗药物 | 发生率 |
紫杉醇 | 62%(重度6%) |
多西他赛 | 单药75mg/m2外周感觉神经症状24% |
奥沙利铂 | 82%(12%为功能障碍) |
顺铂 | 累积剂量>300mg/m2,发生率明显增加(12%-85%) |
长春新碱 | 发生率与单次剂量及总剂量呈正比,累计剂量>25mg或年龄>40岁者发生率较高,约20% |
硼替佐米 | 30%-60% |
预防CIPN建议
(1)甲钴胺片:甲钴胺被广泛应用于防治周围神经毒性,其改善周围神经细胞的机制为:进入神经细胞,可提高氨基酸合成酶的活性,利于修复髓鞘损伤,改善神经传导。使用甲钴胺能降低奥沙利铂或长春新碱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用法:0.5mg/次,3次/d,口服。
(2)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具有保护神经系统免受神经毒性物质损伤并促进神经重塑的作用,对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使用神经节苷脂防治周围神经病变进行了疗效观察,认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可缓解铂类诱导的CIPN,有效减轻神经病变程度。用法:20-40mg/d,1次或分次肌注或缓慢静脉滴入。
(3)草酸盐鳌合剂:临床上有许多使用钙镁合剂(草酸盐鳌合剂)来治疗CIPN的案例。钙镁合剂通常由葡萄糖酸钙和硫酸镁组成,属离子通道调节剂,可通过调节细胞内离子浓度,引起细胞膜超极化,控制离子通道的转运,影响神经元的营养代谢。研究在奥沙利铂用药前用钙镁合剂,治疗组外周神经毒性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4% vs 31%)。钙镁合剂在预防周围神经毒性作用方面较安慰剂显著,其认为钙镁合剂需在奥沙利铂滴注 前用药前才可发挥预防作用,且使用剂量应大于 1g。钙镁合剂对于降低 CIPN 急慢性神经毒性均有作用。
(4)还原型谷胱甘肽:临床上常用抗氧化剂谷胱甘肽、 硫辛酸、VC 以及细胞保护剂氨磷汀、依达拉奉等以降低化疗药物在背根神经节内的蓄积,清除游离氧自由基,降低其对周围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氧化破坏。对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病例进行研究,发现治疗组中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 著降低(13.64% vs 46.15%),说明谷胱甘肽对CIPN防治效果佳。用法:还原型谷胱甘肽1800mg+5%葡萄糖250ml,静脉滴入。
(5)冷冻疗法和外科手套压迫疗法:可以使用冷冻疗法和外科手套压迫疗法预防紫杉烷类药物诱发的周围神经病变。
(6)维生素:对于维生素类药物预防CIPN的分析总结,维生素E可缓解铂类或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维生素B族和E族对早期CIPN 有较好的疗效。
治疗CIPN建议
(1)度洛西汀(60 mg/d)可作为治疗CIPN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药物,用法:起始剂量30mg/d,维持剂量60mg/d,4周为1个周期。
(2)普瑞巴林(150 mg/d)可作为治疗紫杉烷类药物相关周围神经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优选药物,用法:起始剂量75-150mg/d,维持剂量150-600mg/d。
(3)局部周围神经性疼痛应首选局部治疗方案,如辣椒素贴剂(179 mg)、利多卡因贴剂、其他贴剂和凝胶制剂等。
(4)作为后线治疗选择,CIPN可根据临床经验使用非阿片类(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或)阿片类药物止痛,注意合并症和合并用药的影响。
化疗后建议
(1)避免接触冷水、热水,在工作或日常生活时戴手套、穿袜子以保护双手双脚,穿舒适的衣服或鞋子。外出时注意保温,佩戴棉质的口罩、帽子等;夏季避免接触风扇和空调;将患者床栏、柜子、门把手、输液架等金属物品上包裹布条或泡沫,避免患者直接接触,从而防止患者受到冷刺激。
(2)禁忌饮酒,饮酒可使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恶化。建议患者适当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和全麦制品,以获得足够的膳食纤维。对于糖尿病患者,尽量规范控制血糖,防止糖尿病叠加周围神经病变。
(3)告知患者保持家里所有的房间、走廊和楼梯充分照明,以免摸黑摔倒。行走不稳时,步车或拐杖可以提供更多支持与照护。
(4)在饮食方面可适量食用辛温食品,如牛羊肉、鱼肉、海参补充优质蛋白,进食莲藕、黑木耳、核桃、豆制品补充神经修复活性物质。
(5)不建议远足锻炼,避免手足过度摩擦,防御风寒,每日适量锻炼八段锦、五禽戏等导引术,配合温水足浴,手足部、夹脊穴按摩促进末梢血液循环,改善麻木和疼痛等症状。
内容来源:肺肠新生张永昌博士
上一篇:化疗吃什么补白细胞
下一篇:化疗后吃什么排毒最快